没品位的设计师

普通人眼中的美工。
原创,见解,答疑,分享

非著名工业设计师的非典型发展史(拾玖•Dell新加坡)

一眨眼我的lofter已经一年没有更新了,而我来新的环境也一年了。2016年算是人生的又一个转折年,换了新国家生活,换了新工作,对设计的认识也更进一步了。我就简单说说这一年的生活和感触吧……



(实在没图可放,图为自己拍的Dell新加坡设计办公室一角...)


首先说一下我的新工作,我入职的是Dell的设计团队,这个设计团队在公司内部叫EDG是Experience Design Group 的缩写,这个团队很庞大,包揽了Dell所有的软硬件产品设计,Dell是老牌硬件公司,在美国人眼里相当于咱们眼中的联想,一直也来Dell设计也是可圈可点,尤其是近年的设计团队由于能人带队越发成熟,设计质量也是又了显著提高,在产业内也算是引领潮流的一只力量(尤其是在国外市场),得益于这些整个团队在公司内部也备受尊重。

Dell设计团队分布在三个地点美国,台湾,新加坡。三个地区的团队分别负责不同类的产品线,分散在不同的地方主要原因是因为生产和物流的需要。我是以资深设计顾问(Sr .design consultant 2016年,目前2018年已经是Principal Designer)的身份在Dell新加坡的设计中心入职的,汇报给亚太设计总监。这个职位对我来说是个挑战,因为我DELL历史上第一个中国籍设计师,也是团队里面最年轻的资深顾问,同级别其他同事比我都大了至少10岁左右,还有很多比我年长的低阶前辈,一时间感觉自己亚历山大,深感挑战...其实这种现象在设计圈是很常见的,空降部队经常会以较高的工资和职位加入团队,以前我在NOKIA的时候也经历过一些类似的情况,虽然老板对我很好,给我升职加薪,但是速度总是显得不如空降过来的设计师那么过瘾… 尽管如此,大家对我很是友好,另外我之前在诺基亚和微软的所学所做所想给团队也带来了不少的新鲜经验和方法也被大家所认可。(写到这里的时候内心有点小激动,导致被不止一人指出我在炫耀...请原谅我小小的虚荣心吧😂)

在这里稍微普及一下跨国企业里面的职级和职位头衔。以前我大概说过,职级对应在公司内部职位的级别,跟工资是高度相关的,但是每家公司对职级的评价系统和职级名称都不太一样,薪水也是大相径庭。所以跳槽的时候真正谈的是工作职责和薪水等实在的内容,不能过于纠结于头衔,因为小公司的总监收入可能还不如大企业的普通设计师...(至少这是我亲身经历)。这是因为在小公司给头衔是不花钱的,所以而显得随意且混乱,一个人可以同时是设计总监,经理,或者CDO…我还见过不同名片给不同客户发的情况,这导致有些设计公司(或小企业)的设计师在面试时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所以面试跨国企业的时候,比较好的策略就是实事求是的把注意力集中在描述自己的职责和做过的成绩上,面试的老板自然会根据你的经验和能力给你适当的职位。相信我,这些大企业的设计部门老板阅人无数,你是骗不了他们的当然,更不要在经验和薪水上造假,因为大企业有背景调查的流程,一旦造假被专业的背景调查公司发现工作肯定是没了。

回到工作上,平心而论,这份工作在前面这一两年对我来说是非常挑战的,挑战不仅在于新环境带来的不熟悉,而是坑了我前面这些年的英语…在跨国美国公司,语言表达和沟通的能力非常重要,在跨国会议中快速准确的推销自己的意思并且与对方达成共识让事情往下发展是必须的一种行为方式。这种能力说出来好像很简单,但实际上是很多人用母语都难以完全做到的,我人认为在一定程度上这也反映设计师的基本素质,此话题太大,不在此多说。虽然我在北京和芬兰都已经习惯了用英文工作交流,但是无论是在北京还是芬兰绝大多数的同事都不是英语母语,所以说虽然用英语不过普遍来说比较基础,大家会更着重在考虑对方的语言劣势的基础上读懂对方相互沟通。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则不太会理解我们的艰难,就算想理解他们也做不到,对于咱们这种后来学英语的人来说单词分难易,而对他们来说很难判断什么样的词是容易或者是难的,因为对他们来说都是像空气一样的存在。所以在新环境中大量新单词和表达方法对我进行了狂轰滥炸,直到现在我有时候还要别人家重复说给我我才能明白。在此我建议大家不要把多年学习的英语给忘干净,尤其是如果你想在跨国企业工作的话,这早晚会成为你的瓶颈,我有些朋友即使是华为这样的国人企业里也不得不去报班学英语。包括我自己,之所以文章一直不能更新,很大原因是要花时间来提升自己来适应这个新环境。

也许你会好奇,如果我英语水平这么吃力,怎么还能被录用呢?除了我的工作经历背景的因素以外,我想对作品集和面试充分的准备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在作品集内容基本完成之后我对每一页都进行了精心的整理和练习(英文),从而引导面试按照我的节奏进行,这让我英语的短板得以被遮蔽。至于面试应该如何准备,有什么心法,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我会在以后的文章中陆续介绍。(时间我可不敢保证)

工作内容方面基本都是公司的机密,尺度不好把握,简单来说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未来产品线和设计原则的制定,二是负责几类产品的执行把控,带领团队将制定好的设计原则实现出来。相比于之前在诺基亚和微软的工作,这边的产品更多样,产品策略性的规划和设计语言的定义方式也完全不相同。手机产品属于快消品,每年都必须有新的系列产品出现,每个系列的产品之间需要有DNA,不同价位的产品之间要保证和谐统一,同时还要兼顾未来几年的发展状况进行创新,将一个产品类型做出良好的系列规划和未来规划是我在诺基亚和微软的最大收获。而Dell却不同,因为Dell的产品十分多样,从台式机,电脑,显示,打印机,投影机,到键盘鼠标充电器等,产品线跨度非常之大,而且产品的寿命相对较长,所以策略方面更注重多种产品之间的联系,这个联系不光是外观的和谐统一,还注重产品之间错综复杂的配合所带来的整体体验,这些对我来说是相对新鲜的知识。得益于两种不同的产品策略的对比冲击,我对设计的理解和运作包括管理有了更深的认识。有机会写出来…

说了太多工作的方面,该说一说生活了。新加坡给我的两个印象,一是很热,二是很贵。热很好理解了,基本这个国家踩在赤道上了,全年都是夏装,而且相对于北方夏天那种燥热来说这边更像是在蒸桑拿,三天两头下雨,身上总是湿湿的,在北京我用加湿器,这边要用除湿器(以前完全没听说过啊)。这边的物价也算是国家的特点,生活成本基本是北京的2倍,比芬兰还贵不少,而且物资匮乏,想买东西只能家门口的几个商场转…虽然当地人也都爱用我天朝淘宝,但他们根本不懂淘宝的精髓在于隔天到货。新加坡人也都很拼,大家工作起来都很卖力,由于工作强度比较大,我每天的生活也就是两点一线,回了家也就是,上网,跟国内的小伙伴微信打屁,学习,睡觉。除了同事以外几乎没有结识其他当地的朋友…写到这里我才意识到这一点…好闭塞的人生…

以上就是我这一年的概况和一些受这一年启发想起来的建议,也许有点凌乱不知所云,请见谅把…另外还留了很多问题点,希望今后可以陆续写出来…(时间真的不能保证)


评论(45)
热度(80)

© 没品位的设计师 | Powered by LOFTER